宁波女大学生绝不能白死

注释 · 1131 阅读

天津教案虽然一时得以弹压,但民众的愤怒并没有熄灭,中西文化间的那种隔阂并没有消除,反而越演越烈。西方在处于与中国民众的矛盾关系时气焰也越加嚣张。此后,各地教案频发。

6月14日,中国传统的端午佳节,浙江宁波鄞(yín)州区发生一起涉外命案,一名大三女生被一美籍黑人外教残忍杀害。案件传出后,群情激奋。根据网络报道,自习君梳理相关情况如下:

一、被害人情况
受害女生叫陈施君,河北沧州人,今年23岁,宁波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学习优秀,每年都拿奖学金。

二、犯罪嫌疑人情况
第一,美国籍非裔人士,黑人,名叫沙地(Shadeed)。
第二,2014年年末在宁波英孚教少儿英语,2016年在宁波工程学院国交学院任教。
第三,娶了中国老婆生了小孩;去年出轨女学生被家人发现,其老婆曾经到宁波工程学院大闹一场;校方对该事件的态度是:外教私生活,不干预。
第四,有过多次骚扰该校女生的前科,很多女生怕上她的课;有学生早就向学校反映过,但校方未做处理。
第五,有匿名用户在知乎上说:“受害人我没有印象,黑人老师我每周都遇到,骑着摩托车,随身手机放歌很大声的音乐,基本上走到哪响到哪。”

三、案发原因
感情纠纷,疑似外交追求未遂,具体不详。


四、事发经过
犯罪嫌疑人当晚打电话约被害人到离学校不远的地方,被害人骑车前往,后被害;身中数十刀惨死,大动脉被砍。

五、事发后校方态度
第一,根据家属公开信表述:家属要求看孩子的东西,遭学校拒绝,理由是“影响不好”;家人要求学校给一个说法,校方声称受害人是自己出去,学校没有责任,让家属走法律程序。
第二,打压热搜,删微博;后因为死者家属拿着遗像在校门口发传单,才通过网络发酵出来。

宁波涉外命案,让自习君联想起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两段著名的案件。1870年的6月21日,也就是清朝的同治九年,因为华裔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开设的育婴堂拐骗并杀害婴童,天津各界民众聚集到教堂示威。期间,民众与教徒发声冲突,法国驻津领事持枪到场,向负责办案的知县开枪,并打伤其随从。怒不可遏的民众随即将法国领事围殴致死,并放火焚毁法英美等国教堂及法领事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又称“火烧望海楼”。

事发后,英、美、法等七国军舰集结与大沽口一带,向清政府施压。曾国藩在代表清政府处理此案过程中,对外妥协、对内镇压,将天津知府、知县革职充军,处死祸首16人,充军25人,赔款修建教堂,慈禧太后并派崇厚赴法国道歉。

曾国藩这种杀民以谢敌的做法,使得他晚年的名望大损,一度被骂“曾国贼”。曾国藩也自觉“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一年多以后便郁郁而终。天津教案虽然一时得以弹压,但民众的愤怒并没有熄灭,中西文化间的那种隔阂并没有消除,反而越演越烈。西方在处于与中国民众的矛盾关系时气焰也越加嚣张。此后,各地教案频发。

政府解决不了的,民众最终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

30年后,一场“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将中国带入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深渊,客观上也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