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玉章回忆录,看中共的伊斯兰道统
吴玉章在1942年曾写了一首《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的诗。诗中用“纵横百余里,‘回乱’成荒地”两句描述了当时的南泥湾的状况和历史。句中的“回乱”指清朝年间,南泥湾一带回民起义,遭到清朝政府的残酷镇压,从此南泥湾更加荒凉。后来,《红旗飘飘》编辑要用这首诗,吴玉章应允了。他正抄写这首诗,服务员小张在一边看一边搔着头皮,思索了好一会,说:“‘回乱成荒地’这句不妥贴,您虽然在‘回乱’上加有引号,但从字面看,还是把南泥湾的荒废归咎于回民起义了。”吴玉章一听,忙停下笔谦逊地讨教:“对,你提得好,这句是不妥,你看怎么改才好?”随即,吴玉章把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找来参加他们对这句诗的研究,最后定稿时把“回乱”改为“剿回”二字。这一改,揭示出南泥湾的荒废是封建统治者镇压人民起义造成的,使读者看到了历史的真面目。事后,吴玉章同客人们谈到这位才十六七岁的小服务员时,不无感慨地说:“他是我的一字师啊。”
这篇看似老革命家谦虚自我批评的文章,其实是宝贵的国学研究资料。如何看出这里的门道呢?首先要知道吴玉章的身份是什么,吴玉章是中法大学时期,赴法勤工俭学的时期的老人,共党的赴法勤工俭学,不过是对外输出间谍学生在海外进行培养。周恩来,邓小平等共党大特务,都是那时候在欧洲培养的大特务。由此可见,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可以说是中共特务界的祖师爷。
而我们也可以从各种共党延安时期的回忆录里面,看到包括毛泽东在内,他的警卫员和佣人,都是粗陋的没啥文化的人组成的。那时候有文化的人很宝贵,且佣人之类的,越简单越没文化越安全。
这个要从历史观去理解:那时候老百姓穷困,即使我们江南地区,能读书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小孩。何况延安位于陕甘宁地区回民的地盘上,那地方发生过同治回乱,本来就没有几个汉人。陕甘宁也是非常寡薄的地方,与江南富裕不能比,陕甘宁能出的识字的小孩更是凤毛麟角。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吴玉章作为老特务,写了一首诗词,里面用词是回乱,可见吴玉章的意识形态和历史观是汉族的。而他身边边的16岁服务员。意识形态却是伊斯兰的,居然在吴玉章写字的时候,偷偷的监控他。如果小孩子不说,也许吴玉章只当他是一个佣人。而小孩子居然识字,这是一奇,小孩子不仅仅识字,而且还懂历史,还有伊斯兰意识形态,这又是一奇!
作为中共特务界的祖师爷,吴玉章这样的老特务,岂是等闲之辈,立马知道自己被监控了。接下来,这个老狐狸也是很聪明的,他故意假扮谦虚,让身边的服务员们都来讨论一下。这不过是:小务见大务,门槛不如老特务精了。老特务吴玉章的所谓的讨论:无非是他想知道他身边究竟有多少伊斯兰间谍在监控他。这就是他诱敌深入的一招,让你们自动曝光。结果小特务毕竟是小特务,纷纷发表意见,一下子暴露了自己的文化水平超高,且意识形态属于伊斯兰。
吴玉章作为老特务,等他们“服务员”把回乱改成剿回的时候,他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自己掉进了中共的贼窝,他在延安的一举一动,都在伊斯兰回民间谍共党的监控之下。此中共已经是被伊斯兰严重渗透,已经不是他当年奋斗的中共了。
特务毕竟是老的辣,老特务吴玉章故意以一个谦虚的老领导的身份,将他这段故事写下来,实则我们作为研究人员,国学大师们,都可以看出门道,所谓的他回乱变成剿回,来龙去脉写的清清楚楚。也就是说:吴玉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国学资料。
中共发迹于陕甘宁,这些带有塔基亚思想,对汉人非常仇恨的回民,以革命者的身份混入中共之后。历经几十年,这些同治回乱的余孽们,已经混入到中共的高层,他们是中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定时炸弹。
我们也可以从中共的一些行为特征看,中共破坏主体民族汉族的风俗,传统,人口等等行为,显然不是一句:独裁政权就可以解释的。因为这些行为,是不利于其独裁的,金正恩,希特勒都不会干这些事情,从动机上是匪夷所思的!但是如果以中共的伊斯兰间谍渗透严重,作为一个参考的前提量,这一切的匪夷所思,变得容易理解!
huanlesong
删除评论
您确定要删除此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