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帖子

在我们的“发现”页面上探索迷人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观点。发现新想法并参与有意义的对话

岳飞被踢出教科书,就是“虚无化汉族”的后果!

皇汉们多次强调,汉族是56个民族的一员,不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因为“中华民族”这个词本身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物。是晚清梁启超伪造出来的。所谓的“中华民族”根本就子虚乌有,其实目的就是在虚无化汉族。

什么叫“虚无化汉族”?

岳飞被踢出教科书,就是虚无化汉族的典型案例。

所谓:过去岳飞确实是民族英雄,但是现在中华民族也包含了满族,所以这会伤害到满族的感情。因为大家“都是一个”中华民族”了,所以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反而是破坏民族团结的罪人,必须要踢出教科书。

汉族是汉族,满族是满族,我们什么时候和你们“一个民族”了?怎么你们享受的民族特权,我们没有享受到?这就牵扯出来岳飞被踢出教科书的最关键点“都是一个民族”。我想他们所谓的“都是一个民族”指的是“都是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本身就是梁启超伪造出来的一个“子虚乌有的民族”。怎么我们汉族就莫名其妙的被装入这个子虚乌有的、伪造出来的民族。紧接着,岳飞就从民族英雄,变成了破坏民族团结的罪人,被踢出教科书。

岳飞,无疑是汉民族的英雄。中国是56个民族的国家,汉族作为其中的一员,理应得到平等的民族权力和地位,理应对我们传统文化和习俗尊重,不应亵渎我们的民族英雄。

汉族,从来就不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任何将汉族装入“中华民族”的图谋,都是在虚无化汉族、与汉族为敌。

皇汉为何要反对”中华民族“?

首先“中华民族”这个词与中国的传统和历史没有任何关系。本身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物。是晚清梁启超发明的,所谓的“中华民族”其实就是在虚无化汉族。

皇汉应拒绝承认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诚如你知道这玩意本身就是梁启超凭空捏造出来的,中国也不存在中华民族这么一个“民族”。但是,皇汉承认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义务维护领土的完整,主权的统一。

这个地球上的大国没有哪个国家是“单一民族”组成的。美国也是多民族国家。加拿大也是多民族国家。人家没有非要造一个“美国民族”的概念。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权力保护自己的文化、风俗、语言、亦有义务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

汉族作为中国的民族之一。理应享有平等的民族权力,享有平等的维护传统价值的权力,平等的获得政府补助和高考加分的权力,平等的获得土葬风俗的权力。

回族,作为中国的民族之一。既然56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那么对回族本身享有的超国民待遇也是应该取消的。因为我们中国,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信仰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回族既然自己主动信仰伊斯兰,那么牛羊肉应该自己承担,而非剥夺其他民族的利益补贴之。

总之一句话:皇汉拒绝承认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因为中华民族本身就不存在,是凭空捏造的产物。汉族是56个民族的一员,因此理应享有平等的民族权力。对汉族的民族虚无主义,目的就是在意图抹杀汉族本应拥有的民族平等的权力,希望我们世世代代做共和国的二等公民。

汉族的历史传统,也是注重平等,文明,理性,民主的。历史上”中华“二字在汉族的传统中并不带主流,因为违背汉族的民族平等的历史价值观。”中华“二字,是大汉族主义的产物,涉嫌歧视少数民族,破坏民族团结。

古代的时候汉人的祖先来到中国,周围的部落”诸夏“敬仰其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主动归顺共同遵从普世价值。这就是华夏的构成。华夏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多个不同种族共同信仰的价值观。

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自大“的搞大汉族主义,并没有将自己称为”中华“,因为如果你是中华,意味着周围少数民族是”东夷,南蛮“。如果我们的祖先犯下这样的错误,那么华夏也就不存在了。华夏二字本身是不带”中“的,意喻我们的祖先追求民族平等,华与夏不带从属关系,不带高低贵贱。

中华二字破坏了我们祖先的民族平等的传统。是大汉族主义的产物,客观上边缘化了少数民族。你是”中“的,意味着别的民族就是”偏“的,所以这是对少数民族同胞的种族歧视,涉嫌破坏民族团结。

今天我们汉族人是共和国的二等公民,追求民族平等,是汉运目前第一个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反对中华,反对利用”中华民族“虚无化汉族,是皇汉们应该注重的!

同治回乱之后,陕西赤地千里,是否适合汉人移民?

同治回乱之前陕甘宁是汉族与回族共同生活在一起,回乱之后才变成伊斯兰的地盘的。那么,这里就涉及一个敏感的话题!同治回乱之后,陕西赤地千里,是否适合汉人移民过去的问题?

咱们的红军在陕北南泥湾开荒的时候,有一句歌词叫做“陕北的好江南”,至今南泥湾依旧是很好的农业基地。可见当时解放军开的荒地,都是好地,无主地。为什么无主呢,咱们的老革命家吴玉章先生曾经在陕北写诗倒:回乱成荒地。也就是说这些土地原来是有汉人种植的,因为汉人被杀光了,所以就变成了荒地了。

为何河南人不迁移到陕北去耕作?土地在古代可是固定资产,免费做地主的机会为何不要?恐怕在同治回乱之后的回族人,与同治回乱之前可不一样。。。。。

同治回乱疑似在英国情报局的支持下发生的。白彦虎老家就在泾阳县,要问泾阳县在哪里?富平县隔壁是大荔县! 大荔县隔壁是泾阳县! 这三个县是县打县,距离很近,一脚油门就到。这群极端穆斯林和汉族没仇,他们很多教主的老婆娶的就是汉族人反倒是和回族虎夫耶同胞有仇。这个当然很容易理解,所谓同行是冤家。新教要与盘踞千百年的老教穆斯信众抢市场,就不得不做一些“促销”,无论基督教还是别的教,新教多是极端派,如果也是温和的,就不会有人信。

哲合忍耶穆斯林在回乱之前就已经与回族的老教发生流血冲突好多回。满清政府看他们太邪恶将他们定性为邪教。遇上官府与老教联手眼看玩不下去了,这群人才开始屠杀汉族人,制造回乱利用民族冲突来自救。也就是说这群极端穆斯林的圆月弯刀,不仅砍杀汉族人,对于回族的温和派穆斯林才是新仇旧恨一起算。

回乱之后的回民特质也与回乱之前不一样了!之前穆斯林与汉族人可以和谐共处,温和派死光之后,留下的都是极端派。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何南泥湾的土地,隔壁河南人不要的道理。种粮可以,有没有命收,就看哲合忍耶穆斯林手中的阿拉伯圆月弯刀同意不同意。

当然也不排除有“武德充沛”的汉族人敢移民到同治回乱核心地带的案例。众所周知,有这么一个河南人的家族敢移民去同治回乱的核心地带。

中国人不是“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乃是80年代台湾歌手侯德健创作的一首洗脑歌曲《龙的传人》。由于普罗大众没啥文化和历史学基础,都被带偏了,真的以为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在80年代以前,并没有”龙的传人“一说。

“龙”在汉族人的历史传统地位中非常低下,或是座骑,或是工具,需要下雨的时候才会祭拜。今天中国人对“龙”的理解都是来自于蒙古族的龙图腾,在蒙古族中龙的地位很高,象征权力。

然而,你只要看一下古画,谷歌一下宋朝皇帝的照片。即可知道历代皇帝的”正装“一直到宋朝,并没有”龙袍“存在,更不存在”龙椅“,龙在汉文明中并不是高级东西,你用龙袍形容皇帝的衣服,怕是犯下大不敬罪的。

当年宋朝皇帝上台是”黄袍加身“,而不是”龙袍加身“。

元朝是蒙古族的天下,明朝王室是回族人血统,清朝是满族人的。这三个异族统治汉人的时期,才有”龙袍“,”龙椅“。因为们蒙古族的图腾是”龙图腾“。这点你可以从蒙古贵族古墓以及其他蒙古人征服的地方的壁画,文献中看到龙在蒙古族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回族明朝王室继承的是蒙古的道统,所以你可以看到明朝皇帝身上有了”龙袍“,清朝皇帝身上也是”龙袍“。实际上龙文化的历史,仅存在于这三段异族统治汉人的时期。

龙文化的历史就是我们汉族人被种族迫害,种族歧视,种族屠杀的历史。说我们汉族是”龙的传人“,是辱汉行为,我们汉民族主义者,一定要与龙文化做斗争,斩灭这条来自异族的恶龙。

繁体字代表正统?台湾人你错了!

笔者经常在笔耕的时候,遇上台湾人说你用的是简体字不是正体字。简体字代表中共,繁体字才代表华夏正统。事实真的如此么?

确切的说文字的版本,可不止有繁体简体两种,而是有很多版本。如果读一下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就提及:“回字有四种写法”在中国诸多的文字版本里面,繁体字在满清时期是非常的流行。有一种民间说法是:满清为了防止汉人有文化,所以才特意推行最难学习的繁体字。

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单从字体上分析,简体字确实“更加的华夏”。证据就是周朝的金文!周朝的金文大家看看,更像简体字,还是更像繁体字。

简体字怎么就与中共联系在一起,被人误会是“中共字体”呢?这确实是有一段中共参与的往事。

当时是毛泽东提出“文字改革”的,但是他的改革方案并不是改成简体字,而是改成“拉丁字”。也就是拼音字母。这点你们去看看越南版的文字改革就知道了,越南文就是当年毛泽东要改革的目标,其实就是拼音文字。

西方基督教势力一直想毁灭汉人的文字体系,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提出过要将中国分裂成27块,与今天的刘仲敬的分裂中国理论如出一辙。西方基督教要毁灭中国文字的目标,其实是与分裂中国27块是有必然的联系的。

因为中国的汉字,是古埃及象形文字,字形代表意思,发音则可以千奇百怪。这是中国维系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的顶梁柱。比如说:湖南,这两个字在任何一个省份用汉字写都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如果换成拉丁化的音标字,那等同于在文化上就把中国肢解成几十块了。拉丁化的音标文字中的湖南,上海话:Hu Nai. 湖南话:Fu Lan. 杭州话 Wu Nai, 北京话 Hu Nan.

如果毛泽东的拉丁化的文字改革方案一旦实施,中国就真的在文化上就分裂成不止27块了。中华文明经历风风雨雨,到时候只要稍微有风吹草动,中国就会和欧洲一样分裂成为无数小国。所以毛泽东的提议在中共党内就遭到非常多的非议,并且在中共党内就遭遇巨大的阻力。但是毛泽东的权力很大的,双方只能各退一步:文字不可以改成拉丁化,但是可以改成别的版本,算是给双方都有一个下台阶。

所以这就是中共的简体字的改革的历史背景,而改革的简体字,更加接近古华夏的金文。实际上比繁体字更加好了。毛泽东的毁灭汉字的阴谋非但没有得逞,反而让汉字变得更华夏。

所以简体字并不是中共体,而是更接近古华夏金文体。中共要的不是简体字而是和越南文一样的拉丁字,拼音文字。

"支那人"一词并非辱华,乃国民党搞的“历史虚无主义”

如果大家去菲律宾旅行,多少会去一个城市“宿雾市”,宿雾市在华人这里读音为Shu Wu, 但是其英文名字为 Cebu 如果要音译的话,应该翻译为:赛步市才对。为什么叫宿雾呢?如果你用福建话念宿雾,发音就是:Shai Bu.

过去普通话并不是主流语言,笔者在80年代随父亲做生意,亦见识到南腔北调,语言交流不便的问题。过去革命党人开会聚义,发现语言问题几乎没法沟通,最后不得不大家一致采用英语交流。即使有中共这样的强有力的权力在推动,普通话的流行历史也是非常短的,仅从90年代后才开始占主流。纠其原因是电视机普及了,因此民众有了接触普通话的机会。

如果理解这层意思,就知道过去在英文翻译上,福建话,广东话才是主流。Trump总统上台的时候,我们华人界一直喊他川普总统。但是中共的主流官媒叫他“特朗普”,很多人觉得不对。确实如果你用普通话念特朗普,发音大相径庭。如果你用别的地方语言念,特朗普的发音就是川普的发音。

同样的问题就要回到我们的主题“支那人”。如果理解过去人造词的规律,就知道“支那”二字应该是广东话发音的China, 如果用广东话念支那,那就是Qin Na. 与英文的China 完全对应。毫无辱华成分。

今天支那人已经是一个辱华词汇。但是我们追溯其词语来源就知道支那人并不辱华。比如说汉民族主义者章太炎,满口就是:支那,支那。支那人在汉民族主义者圈子里面,也是非常流行的,并不是辱华。

为什么在过去皇汉运动光复会时期,汉民族主义者特别喜欢自称支那人呢?这与反清有关,因为这些人认为清朝是胡人的朝代,不是汉人的朝代,以自己是清朝人的身份为耻。所以,自称支那人。比如说,他们因为闹革命被日本警察抓捕,日本警察问:你是清国人?回答:非也,我乃支那人,大宋遗民也!即是当时被捕的标准答案。

可见,当时的革命家们喜欢用支那,自称支那人,完全就是否认自己是“清国人”但是承认自己是“支那人”(中国人)如果理解这层意思就知道,支那人代表China代表中国人。即是与大明朝人,大清朝人区分开的一种更加先进的身份认同。

既然支那人并没有辱华,为什么国民党时期,就被当局诬陷成为一个“辱华”词汇呢?这与国民党政权和日本关系,和皇汉圈关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过去日本人对光复会的皇汉其实是不错的,日本一直有一种华夏之心,宋亡国的时候,日本人披麻戴孝,所谓的崖山之后无中华,其实意思是日本人在汉人亡国的时候,继承了华夏文明,延续了华夏文明。日本与皇汉圈之间具有如此深厚的联系。

反观孙中山勾结的是白皮肤的洋人,在革命时期是光复会在抛头颅撒热血,他躲在境外的老鼠洞里面玩女人贪污公款。等革命成功之后,他又回国摘桃子,然后暗杀了很多汉民族主义者,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当时孙中山与革命者的皇汉圈之间的矛盾,是血海深仇的矛盾,非常大的仇恨的。

当年的日本,还是有血性的。当时日本提倡“大东亚共荣圈”,“黄种人的亚洲”,“白种人滚出亚洲”这种日本当时主流的大政方针,显然是与孙中山的勾结白人的思路是不符的。如果中日关系源远流长,那么皇汉圈如果借日本人的势力去灭孙中山为首的基督教的势力,那么对国民党政权来说,就是非常不利的。

这就是为啥国民党时期,辛亥革命一直是历史研究的禁区。而国民党为首的基督教势力,一个劲的诋毁污蔑中日关系的道理。本来支那人是非常先进,非常正常的一个词汇。在国民党搞的历史虚无主义下,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辱华词汇。纠其原因,不过是国民党想破坏光复会皇汉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