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武装保卫苏联” 的基督教青年会很值得研究!

我前几天研究共产国际的时候,发现一二九运动里面有大量的基督教青年会特务的活动痕迹,一二九爆发的时候,北平没有共党可用,连共青团员还不到20人。而运动的发起斯诺夫妇,等一系列的人,调动的国际资源,都是远远高于中共的。各地基督教青年会则是其主力。如: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上海青年会人士发起发表《上海各届基督徒对时局宣言》,呼应学生运动。

我老朋友JHONLN是基督徒,对我的研究非常的生气。他是原教旨基督徒,不能说一点基督教的坏话。不过听他所说,基督徒是三个人就可以开教会的,不需要任何人批准,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打着基督教的旗号的。(当然这种事情也很容易被坏人利用)本大师问了各路基督徒,包括JHONLH本人,都没有听说过基督教青年会这个组织。奇怪的是,该基督教青年会,却与三自爱国教会有非常大的关联。比如:张以藩,1937年长沙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建国后是历任基督教三自爱国教会副主任。1950年,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中,吴耀宗、刘良模、丁光训、罗冠宗等青年会干事成长为中国基督教领袖。1949年5月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前身)成立时,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成为发起团体之一。看来,这个基督教青年会的“共党味”非常浓烈,和三自爱国教会非常的关系密切。

基督教青年会,怎么来的呢?相传是19世纪出现在英国伦敦工业化中保持基督信仰的组织。

1855 年,来自大西洋两岸 9 个国家的近 100 名青年会代表齐聚法国巴黎,宣告成立“基督教青年会世界协会”( The World Alliance of the Young Men  s Associations ),并于 1878 年设立办事处于日内瓦。美国虽然不是青年会的发起国,但却是青年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并逐渐在世界协会中居于领导地位。到 1949 年,青年会遍布世界上 70 多个国家,共有 7869 个青年会,会员 359.8441 万人,其中 1/6 的青年会和 2/3 的会员在北美。

接下来亮点就来了。

固定的会所和以会所为中心的服务程序意味着需要雇佣专职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被称为“干事”( secretaries ),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青年会干事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干事不仅是各领域的“职业教育家”,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募捐高手。他们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有钱人建立起密切、长久的个人联系,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提供会所建筑所需的巨额资金和维持青年会工作的大笔预算。在北美青年会的历史上,频频出现如道奇、卡内基、洛克菲勒等鼎鼎大名的垄断资本家的身影。这些大企业家不仅长期以捐助资金的形式积极扶持青年会,更是青年会事业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因为他们往往都是青年会的会员,并长期担任各地青年会的会长,组成青年会董事会的董事。

最初是董事会的成员 J. P. 摩根( J. Pierpont Morgan )富有洞察力地指出,大都市的年轻人是不会被吸引到教堂顶层的老式旧房子里去的。他倡议在纽约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对象主要针对青年人经常出入的娱乐场所,结果令人震惊,形形色色的娱乐业形成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大漩涡,足以把年轻人引入堕落和罪恶。以摩根为代表的青年会董事们认定,要接触到大都市里的年轻人,把它们吸引到基督教青年会这个干净健康的场所,必须要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对工业城市诱人的邪恶具备强大反吸引力的 “家外之家”,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庞大的、有吸引力的、并且是特别设计的会所大楼。会所建筑的预算共 48.7 万美元,这在当时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这主要归功于会长道奇的努力,他本人就捐出了 7.5 万美元。威廉·道奇本人自从 1865 年成为纽约青年会的会长之后,开始了一个“慷慨的具备政治家风格”的服务,这一服务在以后的 80 年中一直持续。仅就 1906 年穆德宣布的数字,美国企业家就已经投资 3500 万美元,在世界各国盖了 700 多座青年会的会所,并每年担负经常费用 500 万美元。

青年会穆德拟定了一个募捐 108 万美元的计划,要在远东和拉丁美洲的 10 个国家建立 49 座会所大楼,其中 8 所是在中国,包括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并在三年内派遣 50 名美国干事到国外工作。穆德向洛克菲 勒说明 自己的计划,希望他能承担其中一半。洛克菲勒为了使自己的捐款得到专家的建议,就派芝加哥大学的伯顿( Burton ,后来芝加哥大学的校长)教授,在一年的时间内周游世界,考察穆德所说的在作为“战略据点”的城市建立青年会会所的需要和计划。伯顿的考察报告对青年会的事业大加赞誉,促使洛克菲勒决定捐出穆德请求的 54 万美元。穆德还拜访当时的美国总统塔夫脱总统,希望总统能在华盛顿举行的募捐大会上演说。塔夫脱本人在担任菲律宾总督期间曾经和菲律宾,以及其他国家的青年会有接触,对穆德的事业非常赞成,他邀请穆德就在白宫举行会议。 1910 年10 月20 日 ,在穆德的组织下,北美协会在白宫东厅举行了“青年会世界扩张的计划会议”,邀请了200 多位大资本家和社会名流参加。

J.P摩根,华尔街.......道奇、卡内基、洛克菲勒,嘿嘿,今日白左青年的幕后......(大师注)

像伦敦青年会一样,青年会在美国最初也是主要为城市里中低收入的年轻人服务,与英国青年会不同,美国的青年会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中间扎根,并在 19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成为大学校园里志愿宗教生活的主要渠道。

我们可以发现,基督教青年会出现问题应该出在美国,英国时期仅仅是工业化之后,年轻人学习圣经的团体,到了美国之后变成一个政治工具的,其两大特征,摩根,洛克菲勒,道奇等人,这些都是与NEW WORLD ORDER有关联的人物。而且也是从这个时候,基督教青年会被注入了资金。并且,原本是针对青年工人的组织,变成了针对学生的组织,而学生......都是一群革命的动物。。。。熟读政治的人都明白,谁最爱打学生的主意。

接下来我们看看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情况:

1895年12月,中国第一个城市青年会——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正式成立。1896年11月,青年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杭州青年会的创始人鲍乃德,也是后来北美协会驻华的首席干事。由于在海外和青年会的亲密接触,中国青年会可以在留学生中招募干事,他们对青年会的理念和组织方法都很熟悉,部分留学生回国后直接在青年会任职,成为干事或董事,如王正廷、孔祥熙、晏阳初、余日章、黄仁霖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青年会干事基本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进入政、商、学各界的留学生也从各方面对青年会事业鼎力相助,青年会的本土社会根基日益深厚。到 1920 年代,青年会已经遍及中国各大中小城市,在全国拥有近 8 万名会员,资产 510 多万美元。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以“德、智、体、群”为宗旨,以“社会服务”相号召,进行各种活动,培养青年,为社会服务。抗日战争时期,青年会积极投入抗日活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19世纪初起,青年会开展广泛的社会改造运动——

公民教育运动:此项运动“是让国民认识到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自身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作为国家成员应有的权利和责任,承担起自己作为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宗旨是养成公民观念及公民生活必要知识,提倡爱国心”,提倡“人格救国”。在青年会公民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各城市青年会和学校青年会设立了公民研究社、公民教育训练所、公民宣讲队,举办公民展览会、评选模范公民等,编印公民教育研究书籍和宣传品。

平民教育运动: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青年会战时军人服务工作。战争结束后,曾参与这项工作的晏阳初、傅若愚从美国归国,将平民教育运动发展到中国。1920年青年会在智育部下设“平民教育科”,晏阳初和傅若愚任正、副主任。从1920年到1935年,全国各地青年会所教授过的平民学生人数当在25万左右。教育界、文化界、宗教界知名人士陶行知、黄炎培、胡适、朱经农,都热情关注和支持平民教育运动。

平民教育运动,是五四时期,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为探寻改造中国道路而开展的运动。他们认为,中国的腐败落后是因为教育落后造成的,要拯救中国必须首先改良和革新教育,而改良教育的方向就是使全体人民都受到民主与科学的熏陶,尤其要使目不识丁的工农群众受到教育。1920年,各地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共产主义小组以及社会主义青年团陆续成立后,配合工人运动的开展,采取办报刊、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俱乐部的形式,使平民教育运动得到进一步发 展。劳动补习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运用平民教育武器开展马克思主义革命教育和文化补习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邓中夏负责筹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刘少奇等负责筹办的沪西小沙渡劳动补习学校,都对工人群众开展了文化补习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工人组织工作,这些学校同毛泽东等办的工人夜校一起,大力发展了以"无产阶级的平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平民教育。

由此可见,这时候,共产主义都是在青年会的羽翼下栽培起来的,刘少奇,毛泽东等人,当时不过是基督教青年会运动的夜校教师。

我们谷歌一下,与基督教青年会有关的基督教名流,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人颜色都是红的,何以见得?看看中国政府对他的评价是好评还是差评就知道了。而且很多都成为三自教会的人,可见三自教会的祖师爷,就是基督教青年会。

基督教青年会的发展模式迅速,资金实力雄厚,资金来源是洛克菲勒,摩根等人,而且偏好发展青年学生,以及喜好参与政治运动,可见,这绝对不是一个什么传统的基督教团体,更像是打着基督教旗号的NEW WORLD ORDER的白手套。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共党,与华尔街的关系,早在青年会时期,就是这层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频频受到美国照应。